筑牢人才“主陣地” 夯實發展“硬支持”
——讀《硬科技:大國競爭的前沿》有感
朱立軍
科技是第一生產力,人才是第一資源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“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,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,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創新人才”?!队部萍迹捍髧偁幍那把亍芬粫?,將具備核心技術的高科技定義為“硬科技”,對硬科技的精神內核、發展歷程和重要作用進行了闡述,并從科技、金融、政策三個方向梳理最新研究成果,提出未來發展建議?!坝部萍肌崩砟畹奶岢?,不僅與國家重大科技戰略決策相契合,也體現了廣大科技人才勇攀科技高峰的心聲。作為組織部門,必須高度重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,夯實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基石。
近年來,市委、市政府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,加快打造區域性人才高地,出臺市“十四五”人才發展規劃、重點產業人才政策“宣8條”、教育和醫療衛生人才引進培養專項支持政策“雙24條”等政策文件,組織開展“組織部長高校行”活動,與100所高校共建“宣城—校地合作聯盟”,建成長三角(一地六縣)人才綜合體、大學生實踐實習實訓基地等載體,建立人才服務專班專員制度、“宛陵優才卡”制度,營造良好人才生態,全市人才總量達到34萬人,每萬名就業人員中研發人員占比躍居全省第6位。但深入分析,也還存在科技人才數量偏少、科創平臺能級不高等問題。面對新形勢、新任務,必須將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擺在重要位置,不斷筑牢人才工作“主陣地”,為現代化美好宣城建設提供科技人才支撐。
一要堅持政策引導,下好人才引育“先手棋”。當前面對更加激烈的科技競爭,如果不下好科技人才的“先手棋”,發展動力就很難實現成功轉換。要將人才工作“準星”放在推動工業強市、促進轉型升級上,大力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,瞄準“高精尖缺”,繪制產業人才分布圖,加快引進一批高層次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團隊,努力實現引進一個人才、帶來一個團隊、孵化一個企業、帶動一個產業。突出以人為本,大力實施柔性引才工程,采取項目聘用、顧問指導、候鳥聘任、退休返聘、掛職鍛煉等形式,開展科技型人才柔性招引。
二要堅持平臺聚才,構建創新創業“大舞臺”。當前,要深化長三角“一地六縣”(宣城)人才綜合體建設,推進區域性人才高地建設。加快宣城(上海)科創中心建設,制定出臺我市“人才飛地”建設工作方案,積極推動企業和人才入駐,打造人才、科技、項目集聚的“研發飛地”。圍繞“2+8”特色優勢產業,搭建主導產業的公共研究平臺,支持企業建立研究院所。加強與省內外重點高校、科研院所等合作“聯姻”,建好用活“宣城校地合作聯盟”,持續推進人才基地共建和產學研用一體化建設。推進大學生“三實”基地建設,將宣城打造成為一所開放的“社會大學”。
三要堅持精細服務,打造拴心留人“生態圈”。做好科技人才工作,基礎是引進來,關鍵在留得住。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,加強人才政治引領,落實黨政領導干部聯系專家人才制度,定期組織召開座談會、研討會、交流會等,開展走訪慰問、聯系服務專家人才活動。完善科技人才評價激勵機制,健全以創新能力、工作質效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。提升人才服務水平,將人才服務事項“打包一件事”辦理,依托“人才碼”實現人才服務“一網統管、一網通辦”,向符合條件的高層次科技人才發放“宛陵優才卡”,持續升級完善子女就學、配偶就業、醫療保健等“全鏈條”人才服務,推動優質服務“軟環境”成為栓心留人“硬實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