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安徽生物醫藥產業領域,中科普瑞昇可以說是一家明星企業,這或許也出乎創始人劉青松等人的意料。
當年,他們義無反顧回國,來到合肥科學島后,便一頭扎進腫瘤藥物學的研究中,并沒有過創辦企業的想法。
然而時過境遷,創新與創業如影隨形??萍汲晒荒芡A粼诩埫嫔?,逐漸被科技工作者認同,對劉青松等人而言亦是如此。
但是,推動科技成果轉化,不僅要靠科學家的膽識與才華,還離不開優良的創新生態。
中科普瑞昇
中科普瑞昇,便是在安徽省、合肥市以及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(以下簡稱“合肥研究院”)三方“呵護”下成長起來的企業。這其中,合肥研究院起著決定性作用。
多年來,該院在不斷強化基礎科研的同時,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,從這里走出的科技企業遠不止中科普瑞昇一家。
激發科研優勢轉化潛能
作為科技創新的國家隊,合肥研究院不乏“高精尖”科技成果。數據顯示,“十三五”以來,該院累計授權發明專利1500多件,位列安徽科研機構第一。
創新效能,如何充分釋放?
“必須有效破解科技成果轉化缺乏內生動力?!焙戏恃芯吭嚎萍即龠M發展處處長鄧國慶說:“我們實施‘松綁+激勵’政策,允許科研人員以‘技術股+現金股’形式持有股權,將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形成的企業股權70%獎勵給成果完成人,從而調動科研人員從事成果轉化的積極性?!?/p>
合肥中科九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龐偉偉,便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之一。2015年12月,在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從事科研工作的他,決定離崗創業,將所里的光學技術成果帶向應用市場。次年10月,中科九衡正式成立,注冊資本750萬元,其中龐偉偉代持的科技成果獎勵是157萬元的股份,占公司注冊資本的21%。
“研究院的職務科技成果獎勵政策,激發了不少科研人員的創業動力?!饼媯フf。從那時起,他作為企業創始人和主要技術領頭人,帶領中科九衡始終致力于光學技術在環境安全領域的應用。
據鄧國慶介紹,合肥研究院是安徽省第一家試點股權激勵的單位,也是安徽省目前完成股權激勵企業數量最多的單位之一,對科研團隊實施股權獎勵超5億元,其中2017年合肥研究院個人現金和股權獎勵總金額居全國科研機構第一。
合肥科學島(資料圖)全媒體記者 張大崗 攝
初創資金助力企業成長
初創企業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困難很多,其中最關鍵的一項是融資難,對科技型企業更是如此。
眾所周知,科技成果轉化需要經過技術研發、中試、批量生產等多個階段,往往需要很長時間。在此期間,科技型初創企業即便不?!盁X”,也很難有產出。對于創業者來說,“找錢”是最重要的任務之一。
對此,龐偉偉感觸很深。企業成立的第3年,才找到適合深耕的業務,就當團隊準備在城市安全領域大展拳腳時,又碰上了疫情,導致財務危機隨之而來。
龐偉偉用“苦苦支撐”描述當時的境況。沒有辦法,他找到當時的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(以下簡稱“合肥創新院”)副院長彭輝,了解到還有一條股權融資路徑可以走?!昂芸?,合肥創新院就幫我們第一輪融得500萬元,這筆錢在當時很解渴?!?/p>
2020年,中科九衡在城市安全領域大放異彩,營收超570萬元。2021年,合肥市天使基金又投資500萬元,為企業研發生產“添柴旺火”。龐偉偉笑著說:“那一年,我們營收超一個億,實現盈利。今年隨著業務快速拓展,前9個月合同額就達到1.7億元?!?/p>
中科九衡產品
成立之初,安徽中科美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健飛也在“找錢”,與龐偉偉不同的是,他帶著項目走上了創新創業大賽。這家同樣來自科學島的企業,如今成功開啟了公務用車“云時代”。
通過參加雙創大賽,中科美絡獲得了安徽省高層次人才團隊1000萬元的股權投資。隨后,合肥市天使基金又投資500萬元?!斑@兩筆錢,當時一定程度上盤活了企業運營?!绷_健飛說。
如今,中科美絡首創并成功實踐的“省-市-縣一張網”公車管理數字化產品,已服務安徽、云南、廣西等全國21個?。ㄗ灾螀^),平臺用戶數超過30萬人,車輛超40萬輛,充電基礎設施超2.5萬個,帶動500多家大型租賃企業、1000多家維修企業實現與用戶的服務連接。
中科美絡
構建“科創+產業”生態體系
截至目前,合肥研究院直接和通過平臺孵化的企業超過300家,注冊資本總額超50億元,銷售收入近100億元,帶動社會和應屆畢業生就業人數超萬人。在這過程中,由合肥市政府與合肥研究院共建的合肥創新院,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“助推器”,為企業成長持續提供陽光、雨露。
“技術到產品之間有很長的路要走,需要結合應用場景進行技術孵化?!焙戏蕜撔略涸洪L吳仲城說,實際上,中科美絡的車聯網技術,就是穩態強磁場中央控制系統轉化而來,兩者底層邏輯相通,都需要經過數據采集、信號傳輸、計算機處理等流程,只是應用場景不同。
吳仲城介紹,合肥創新院聚焦數字經濟、生命健康等兩大領域,擁有覆蓋區塊鏈、云計算、物聯網、視覺感知等多領域的“技術資源庫”,能夠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配套技術支持,結合應用場景解決技術問題。
如今,合肥創新院堅持產業鏈創新鏈協同發展,構建了“技術孵化、技術轉化、企業孵化、創業投資”四位一體的創新機制,建立起創新鏈、產業鏈、人才鏈、資本鏈、服務鏈五大要素緊密融合的“科創+產業”生態體系。
中科院合肥創新院(資料圖)全媒體記者 張大崗 攝
中科普瑞昇也是合肥創新院孵化培育出來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。2015年成立以來,企業長期致力于解決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的“缺芯”之痛,用5年時間集中攻克了腫瘤原代細胞體外培養技術的瓶頸,目前正積極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可再生癌癥原代細胞生物銀行。
日前,中科普瑞昇生物樣本庫(癌癥原代細胞資源項目)正式獲批科技部人類遺傳資源保藏資質,國內首個以聚焦癌癥原代細胞資源以及衍生科技資源為特色的“可再生”生物樣本庫也就此正式落地,將推動國內腫瘤新藥研發以及腫瘤患者的個體化診療。
國家癌癥細胞庫
科創大潮澎湃,揚帆正當其時。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建國表示:“接下來,合肥研究院將繼續深入落實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,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建設,在科技賦能安徽、合肥創新發展中作出新時期的更多更大貢獻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