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em id="gvghe"><acronym id="gvghe"><u id="gvghe"></u></acronym></em>

      首頁|新聞中心|電視點播|專題專欄|視聽|長三角 設為首頁|收藏本站
      萬鈞客:貪“杯”傷己更害人
      來源:中安在線 作者:萬鈞客 發表時間:11-02 08:56

      在微信群轉發“兼職廣告”,就能免費領取一個價值幾十元的保溫杯??吹竭@樣的“好事”,有人心動了,最終卻淪為電詐分子的“幫兇”。近日,玉州警方順藤摸瓜,摧毀一個“引流”團伙。民警將發布“兼職廣告”的林某(女)傳喚到反詐中心接受調查。林某稱,她發現兩名男子在吆喝“免費贈送保溫杯”。林某心動,拿出自己的手機給其中一名男子操作,幾分鐘后,男子將“兼職刷單”的廣告轉發到了林某的好幾個微信群。林某果然也領到了一個保溫杯,而她的群友彭某掉進了“刷單詐騙”的陷阱。

      因為貪圖一只保溫杯,而導致自己的朋友掉進“刷單詐騙”的陷阱,被詐騙人民幣23067元,這樣的結局,如果不是實實在在的新聞,可能許多人都不會相信。為了那一只保溫杯,兩人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。這也再次提醒我們,騙子固然可恨之極,我們在期待職能部門依法嚴厲打擊的同時,更應該時刻提醒自己,不要貪圖便宜。面對誘惑時,無論這誘惑是大是小,是實物還是鈔票,我們都必須提醒自己,“貪小便宜吃大虧”。

      眼下,騙局越來越讓我們眼花繚亂,而當我們了解真相之后,也往往感嘆,這樣的騙局,似乎并沒有什么“高科技”;許多年之前,更是有人感嘆,論學歷,騙子幾乎小學未畢業,而上當受騙者,卻不乏大學生,甚至是研究生。這確實是事實,不過,騙子的成功之處就在于,他們深知人性的弱點,緊緊抓住了一些人“貪小便宜”的心理,因而是屢試不爽。以保溫杯為誘餌,吸引更多的“林某”在不知不覺中成為電詐分子的幫兇,就是這種騙術的再次“翻版”。

      對于那些貪圖“保溫杯”的“林某”而言,提升防騙與自我保護意識已是迫在眉睫。事實上,除了容易導致朋友上當受騙之外,因為隨意轉發信息,也會造成其他方面的后果。謠言的惡化就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。即使本人沒有因此而上當,而一旦導致“圈”內朋友吃虧,自己也必將名聲掃地。更何況,朋友圈中,必然包括自己的親人,或者就是自己有家人,如果他們也是因此而被騙,那就純屬“砸了自己的腳”。為了一只保溫杯而淪為騙子的幫兇,進而被朋友及至親人戳脊梁骨,那豈不是“杯具”?

      而對于我們所有人而言,“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”的教育,更是時刻都應牢記在心。面對著兼職刷單賺大錢的誘惑,“心動”就已經非常危險,而若是將“心動”轉為“行動”,吃虧上當,就已經是不可避免。這樣的案例已經夠多了,我們不必再去湊數。(執筆:范德洲)

      【責任編輯:柳生】

      用戶評論

      已有0人評論
        新聞快報 閱讀全部
        社會萬象 閱讀全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