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安徽文房四寶”是安徽博物院的常設展覽之一,在2011年9月新館開放之際對公眾展出。2022年5月18日“國際博物館日”,經過全面改造提升的“安徽文房四寶”重裝上陣,隆重開展。展覽于2022年9月成功入選國家文物局2022年度“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、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”主題展覽推介項目。
“新”的“安徽文房四寶”有哪些看點呢?一起往下看吧!
展覽分為宣筆縱橫、徽墨流芳、宣紙千秋、歙硯永澤、文房雅賞五個單元,以史為經,以物為維,從筆、墨、紙、硯、文房清供的歷史發展、功能賞析、工藝探究等角度出發,闡釋了安徽文房四寶“從哪來、怎么來、怎么用”等多方面內容。
展覽分為宣筆縱橫、徽墨流芳、宣紙千秋、歙硯永澤、文房雅賞五個單元,以史為經,以物為維,從筆、墨、紙、硯、文房清供的歷史發展、功能賞析、工藝探究等角度出發,闡釋了安徽文房四寶“從哪來、怎么來、怎么用”等多方面內容。
這里還有制作原料標本和制作工具的展示。
制筆工具
制墨原料
制紙原料
想了解文房四寶的制作過程嗎?
制筆工藝流程
制墨工藝流程
來親手觸摸感受一下
傳統手工紙和各種硯石吧!
從現代科學的角度告訴你“生宣”與“熟宣”的不同特征
生宣是從生產紙槽內撈出后經烘干直接制成的宣紙,特點是吸墨性和濕染性強,易產生豐富的墨韻變化,多用于寫意山水畫。熟宣是以生宣為底,經傳統工藝施加膠礬水后所得,其吸墨能力減弱,墨色不容易洇散、滲透,宜繪工筆畫或書寫蠅頭小楷。
利用掃描電鏡觀察,生宣在施加膠礬水后,其紙張纖維之間出現膠膜連接,使其獲得一定的抵抗墨水滲透和擴散的性能。同時,膠礬水在紙張表面結膜并沒有完全包裹宣紙纖維,水墨仍然可以在纖維間暈染。
顯微鏡下的生宣(左)
與熟宣(右)
結合展覽,還開設了【徽學堂】“文房小當家”系列社教活動課程,帶領青少年在實踐體驗中學習文房四寶的知識。
多款精美的文創產品,等你帶回家。
文房四寶是安徽地方文化寶庫的一個璀璨明珠,是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我們希望通過展覽,能喚起大眾對這一重要歷史文化遺產的再認知,了解“文房四寶”背后蘊涵的美學意境、匠人精神和人文情懷。
深入挖掘地方特色,講好中國故事,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,我們一直在努力。